动力团体--情感体验修炼场

精神分析关注动力与欲望,精神分析治疗关注人格的结构与弹性。所有的精神分析治疗都是咨访双方在人格层面的互动。就象两个人坐在桌前交谈,桌面上用的是技术与经验,而桌面下就是人格层面的互动,桌面下的互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桌面上的交流。人际交往表面看起来有许多现实层面的诱因,本质上同样是人格层面的互动。


欲提高对自我、他人的人格觉察,仅仅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进入到关系中,才能体验到关系带给你的感受、才能感知到别人内心对互动的感受、才能“呈现”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关系模式、才能觉察到内在动力的强迫性重复结点。


现实生活中,只有理论,没有体验,造成了我们常见的“明白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人生”现象。



动力团体(团体咨询),就是这样一种情感体验式的训练团体。其重点不是说教,不是讲道理,不是提建议,而是注重感受的觉察与表达,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加以践行,通过大量的矫正性的情感体验,在持续的互动中“更新”参与者的关系模式。


矫正性情感体验--我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彼此的关系没有变得更糟,反而更近了。由此,获得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正性情感体验。




一、动力性成长团体是什么?


理论依据:它是一种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导向的团体治疗形式,其工作方式是:带领者在、稳定的设置框架下,为成员提供安全、尊重、共情、持续的“抱持性”场域协助成员进行情感互动与自我觉察,促进潜意识冲突进入意识层面


具体形式:由一位老师带领3-12名成员,团体成员以谈话方式展开交流互动,谈话由成员主导,不由带领者主导成员在团体中谈论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联想;带领者是镜映、陪伴和诠释团体里组员发生的互动,同时确保团体的正常运行。


参与规则:团体内,不能产生肢体接触,不借助反应性行为如缺席、迟到、早退、喝水等)来表达内在感受,尝试用言语表达,不评判,多体会自己与对方的情绪感受,自由表达团体之外,成员间尽量不要有私下的关联,以免流失团体的内在动力。



二、动力性成长团体的功能


现实中,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人际界线不清,对对方抱着热切的期待而导致关系过于靠近、相互投射——由此生出热暴力”或是“冷暴力”。

   

在动力团体设置的框架中,参与者有机会觉察自己与他人的内在感受;所产生的爱恨情感体验,不能暴力相向、逃之夭夭或私下解决,而是要回到团体里来继续表达


持续地参与动力团体,就是在尝试重新跟兄弟姐妹一起,被父母更好地养育一回”。在这里,成员们相当于“兄弟姐妹”,带领者相当于“父母”,是“对原生家庭人际互动的模拟与修复”。


这一次“重新养育”,不同于我们第一次被父母养育。你被鼓励尽量去做真实的自己,你被鼓励表达你即时的感受与需要,同时,你不必担心被评判、被惩罚,因为我们团体的目标就是帮助成员成为自己——不再讨好、不再压抑、不再假装。


动力团体,还特别强调培养成员的反思性功能,即,觉察自己意欲进行反应性表达”(如冲突、逃离、僵住)背后的情绪体验是什么,尝试用语言表达当下的感受与情绪,而非通过行为来表达例如缺席、迟到、早退、喝水等

由此,团体为成员提供了一种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持续互动与言语反馈的沟通机会,从而帮助成员获得矫正性情感体验的机会。而情感体验一旦获得矫正,也就从根本上改善了内在的感受,获得了人际互动的信心。


长期持续参与团体,可以改写人际互动模式,提升人格弹性。





分享 :